投资者网徐辉
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次拟募集资金12亿元,拟投入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新药改良制剂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如果此次融资成功,能否帮助力平药业打破亏损僵局
核心产品尚未上市销售。
招股书显示,李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创新制剂技术为核心的改良型新药研发企业其产品主要是9个在研的改良型新药管道,分别针对因化疗引起的睡眠维持困难,恶心呕吐,甲状腺超声造影等适应症,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同时,公司还生产销售其他不涉及核心技术且不是未来重点布局方向的仿制药产品,包括盐酸达泊西汀片,磺胺片,辛伐他汀胶囊等
制药工业主要产品管道的研发进展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李频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2417.87万元,5679.3万元和5112.5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951.29万元,—733.86万元和—5644.62万元三年内,公司累计亏损达7329.77万元
如果按收入对产品进行分类,力品药业的收入主要来自非核心技术平台相关收入和核心技术平台相关收入。
收入报告期内,非核心技术平台相关收入分别为1,388.25万元,1,283.96万元和3,122.76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8.82%,86.31%和77.96%,同期核心技术平台相关收入为174.79万元,203.64万元,882.95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1.18%,13.69%,22.04%,就公司目前的收入结构而言,虽然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持续上升,但仍小于非核心技术对应的传统药物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在力品药业核心技术平台在研的9个主要产品流水线中,唯一一个上市于2020年的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适用于心脏造影超声心动图上市后营收表现并不理想2020年至2021年,该产品分别为公司带来96.97万元和45.88万元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6.52%和1.15%,同期该产品年产能为20万件/年,但该产品两年总销量不足2000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2.62%和1.17%产销率分别为22.42%和34.57%
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的产能,产量和销量
招股书显示,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并非完全由李频药业自主研发,但其新药证书和生产技术均由福满药业于2008年从南方医院引进福满药业引入2017年后,始终未能突破产业化的技术难题2017年李频药业收购福满药业后,利用气体微球核心技术攻克产业化技术壁垒,2019年获得药品生产批文,2020年产品上市
李药业表示,2020年至2021年,发行人与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该产品尝试MAH合作在此期间,仅少量生产和销售该产品,用于早期推广,导致该产品在报告期内产量和产销率较低2021年,该公司终止了与杨紫茳的合作,并支付了920万元的赔偿金
在行业方面,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定位于超声造影剂市场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超声造影剂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超声造影剂全球市场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中国市场由于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技术壁垒较高,也是如此伴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和高分辨率超声对各种疾病检出率的提高,预计我国超声造影剂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到2025年有望增长至13.2亿元
持续盈利引人关注
截至2021年底,李频药业累计亏损7329.77万元预计公司未来将继续投入产品研发,可能会继续亏损与可比公司相比,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综合毛利率均处于劣势因此,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招股书显示,根据李频药业及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数据,2021年,李频药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与三家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进行比较,上海钟毅,微芯生物和亚弘药业。
对此,力品药业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均差于可比公司,主要是发行人账面流动性小于可比公司,且上市融资尚未完成但由于2020年底和2021年底,公司在2020年完成了C轮融资,偿付能力指标明显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李频药业先后引入红杉资本,兴业银行,德翼资本等十几家知名投资机构,前后进行了四轮融资最近两轮融资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公司分别获得B轮2亿元人民币和C轮5亿元人民币融资其中红杉资本出资3亿元,目前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14.55%
此外,综合毛利率方面,报告期内,李频医药三家可比公司的平均综合毛利率分别为95.81%,95%和90.91%同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56%,49.26%,38.3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李药业表示,这是由于其收入与可比公司的收入存在结构性差异: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研究新药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销售,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非核心药品的销售和药品研发服务收入而微芯生物等可比公司的销售收入主要是新药的销售收入,毛利率较高
政策方面,目前国家以鼓励创新,重视临床价值为导向,在一致性评价,上市许可方制度等方面不断出台支持政策例如,2020年6月,CDE发布了《改良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南》,为改良新药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进一步明确了临床定义和优势,鼓励临床发展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